主页
/
喜马拉雅
/
大师课(更新中)
/
095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126集全)
/
001 【视频先导片】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论语》?.mp3
001 【视频先导片】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论语》?.mp4
002 【发刊词】很庆幸在20岁时碰到这样一部经典.mp3
003 《论语》是如何结集的?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04 我们很容易忽略《论语》里伟大的哲学突破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05 法家是药,道家是烟、酒、茶,儒家是阳光、空气、水和粮食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06 衣之道里的文化态度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07 孔子简单而朴素的食之道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08 由敬畏而带来的高度觉醒的心灵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09 孔子人格的更饱满面相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10 中国士大夫精神态度里的巨大空间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11 旁人如何看待孔子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12 中国文明的神圣寓于世俗之中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13 圆滑平稳、世俗周到,那不是儒者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14 “君子远其子”与“君子不教子”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15 孔子为何要对子路立誓?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16 人是不断趋于“无限”的“有限存在”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17 孔子以继承为创造的文化态度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18 “学”的成物与成己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19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20 为什么要强调圣者的“外在功业”?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21 饱满的精神成长带来内心无比的愉悦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22 凡事求诸己而不求诸人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23 敬畏充满变化和不测的世界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24 关系亲密者,不责善也不争善,应该让善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25 孔子的精神肖像:刚毅、正大、笃实、平易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26 教育一定不能凌越应有的次序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27 孔子的一生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28 孔子与隐者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29 不要把伟大拉低到平庸的层面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30 “命”:不测的偶然性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31 达成幸福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32 《论语》当中我最喜欢的12个字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33 要从传统当中酝酿出新的可能,而不是脱离传统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34 “礼”与“乐”的关系是什么?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35 孔子极为感性的一面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36 君子坦荡荡,就是心灵见得阳光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37 “待“:儒家对待政治权力的典型态度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38 036 “逝者如斯夫”的正确理解.mp3
039 037 君子的意识与人格追求.mp3
040 038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mp3
041 039 孔子对待老朋友的深厚感情 .mp3
042 040 君子虽当绝路,仍能不变其操守 孔子的性情篇.mp3
043 041 孔子的幽默感 孔子的性情篇.mp3
044 042 儒家所追求的精神取向 孔子的性情篇.mp3
045 043学习的根本目的 为学篇.mp3
046 044 “主忠信”:儒家“友以辅德”的具体践行.mp3
047 045 “知”的天赋的四个“等级” 为学篇.mp3
048 044 “主忠信”:儒家“友以辅德”的具体践行 孔子论为学篇.mp3
049 045 “知”的天赋的四个“等级” 孔子论为学篇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50 046 为学的根本目的 孔子论为学篇.mp3
051 047 儒者与“禄蠹”为学的区别 孔子论为学篇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52 048 为学的三个层次 孔子论为学篇.mp3
053 049 孔子关于为学的重要方法.mp3
054 050 不发挥主动性的学习是无效的.mp3
055 051 学会从比自己差的人身上学习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056 052 思考与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mp3
057 053 儒家崇尚的“泛爱”与“博爱”有什么区别? 孔子为学篇.mp3
058 【温学馆】古人社交场合按照什么标准排座? 问答加餐.mp3
059 054 为什么先秦儒学家从不推崇“静坐”? 孔子论为学篇.mp3
060 055 他不仁,我却不能不义 孔子论为学篇.mp3
061 056 儒家的正义观:给所有的事物以恰当的安置.mp3
062 057 礼与乐、敬与和:孔子的人格分类法.mp3
063 058 “无为”作为一种普遍的政治原则.mp3
064 刑作用于已然之后,礼作用于未然之先 孔子论为政篇.mp3
065 孔子的施政之道 孔子论为政篇.mp3
066 儒家的千古政治难题,孔子如何回答 孔子论为政篇.mp3
067 嫉妒的辩证法:你的嫉妒,别人成功的台阶.mp3
068 063 礼乐并举:儒家倡导治理天下的普遍原则 .mp3
069 064 道理到哪个分寸,跟心灵的尺度有关系 .mp3
070 065 仁政思想之下的赋税标准 .mp3
071 066 治理的普遍原则: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mp3
072 067 执掌权力的人,必须自身正 .mp3
073 068 凡有品质的东西都需要时间 .mp3
074 069 真正的从政,应是执道而行,而不是容身之术 .mp3
075 070 从政者的三种典型品质:果、达和艺 .mp3
076 071 中庸之道:审慎与行动之间的恰当位置 .mp3
077 072 儒家理想的政治结构: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mp3
078 073 唯英雄能本色: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mp3
079 074 优秀的执政者:行己也恭,事上也敬,养民也惠,使民也义 .mp3
080 075 读历史,忌错误地将自我代入 .mp3
081 076 儒家的政治理解力(一):孔子对管仲的批评 .mp3
082 077 儒家的政治理解力(二):孔子对管仲的辩护.mp3
083 【温学馆】怎么让学过的知识真正化为己用? 问答加餐 .mp3
084 078 文明和野蛮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伦.mp3
085 079 君子不器:真正的君子必得有自主性.mp3
086 080 君子之交淡如水:过分亲密的关系往往难以持久.mp3
087 081 君子之间的竞争,都是反求诸己.mp3
088 082 人对外在的依赖越强,精神的自主性就越弱.mp3
089 083 君子小人之别:君子畏恩,小人畏威.mp3
090 084 不做多余的事,把努力放在有必然性的事上.mp3
091 085. “知止”的智慧:不要被自己追求的目标所奴役.mp3
092 086. 慎言敏行的智慧: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mp3
093 087.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为生活的内容找到恰当的形式.mp3
094 088. 儒家是一种刚毅到骨子里的思想.mp3
095 089. 人生因负重而充实,因充实而饱满,因饱满而光辉.mp3
096 090. 表达形式如何塑造人的性情心智.mp3
097 091. 从孔子角度透析领导力:君子易事而难说,小人难事而易说.mp3
098 092. 君子之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mp3
099 093. 君子修养的三重境界:从自我到他人.mp3
100 094.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于自主性的观念.mp3
101 095. 言谈之”病“映射出心灵深处的问题.mp3
102 096. 找不到确定方向的时候,我们还能做什么.mp3
103 097. 何谓“仁”(一):历代儒者见解的异同梳理.mp3
104 098. 何谓“仁”(二):仁是刚德,而非一种柔弱的品质.mp3
105 099 幸福是一种珍贵的品格.mp3
106 100 仁是人人皆可追求和抵达的方向.mp3
107 101 以爱释仁,狭隘了仁的内涵.mp3
108 102 真正的仁者,要有承担化育和感染的能力.mp3
109 103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仁与智的辩证关系.mp3
110 104 怨,是自我精神强度虚弱的表现.mp3
111 105 己欲立而立人:让自己成为别人发挥作用的条件.mp3
112 106 孔子论仁最重要的一章:克己复礼为仁.mp3
113 107《论语》里的“天”与“命” .mp3
114 108 儒家“命”观念的三层含义.mp3
115 109 知礼:言行不应该脱离社会身份的规范.mp3
116 110 孔子论“知人”的方法:观过,斯知仁矣.mp3
117 111 任何一种关系里都不能失了“敬”字.mp3
118 112 如何正确看待死亡:未知生,焉知死.mp3
119 113 孔子眼中的明达与远见.mp3
120 114 父亲犯罪,儿子该不该举报?.mp3
121 115 为什么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mp3
122 116 用力气的方向,才有可能是正确的方向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mp3
123 117 君子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mp3
124 118 自媒体时代,需警惕道听途说.mp3
125 119 说话的智慧:不失人且不失言.mp3
126 120 让经典照亮自己的生活.mp3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加载中,请等待...